自2019年起,RightWeightLeeding的Laion教練自美國聖地牙哥引進WeckMethod,以平衡與螺旋核心為基礎的訓練系統,這幾年在各方教練、健身房、團體的推廣下,今年已有許多台灣的教練耳聞、認識這套系統,甚至也有不少教練應用於教學,其中最廣為人知的應非地雷管螺旋肌力訓練莫屬。
或許你認識螺旋肌力這個名詞,是經由另一個稱為Landmine University的系統,事實上,Landmineuniversity的創辦人是David Weck (WeckMethod創辦人)底下的一名教練 Alex Kanellis,因為他本身非常喜歡地雷管訓練,Weck就建議他應用WeckMethod的原則發展一套地雷管的訓練系統,剛開始這套系統叫作Kanellis Training System,後來改名Landmineuniversity ,很快就在體適能領域刮起地雷管旋風。
那麼,到底什麼是「螺旋核心」、「螺旋肌力」呢?其中一部分的概念來自於Spinal Engine脊椎引擎,在我們生活中、運動場上,脊椎都須要有靈活屈伸、側屈、旋轉的3D動作功能,無奈主流體適能產業過度強調「脊椎中立」、 「核心穩定」的概念,不但移動沒有效率且缺乏功能性,更容易受傷、對神經肌肉連結有負面影響、產生慢性疼痛!
在1988年,Gracovetsky博士首先提出了Spinal Engine這個概念,認為人類的行走是由脊柱的側屈引起驅動骨盆的軸向扭力,在WeckMethod的系統中,以Coiling Core(螺旋核心)為基礎,而有所謂保持同側Coiling壓縮的Coiling Core Trainging(螺旋核心訓練),再衍生出雙側Coiling壓縮或延伸的Bilateral Torsion Training(雙側扭力訓練),以及Coiling側轉換的Rotational Movement Training(旋轉運動訓練),而我將這樣的訓練概念中文化為螺旋肌力體能訓練,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螺旋肌力,如果想了解可以閱讀這篇文章。
這樣的訓練方式可以應用於各種方法、工具或目的:就目的而言,包括生活中的一般活動、工作中的勞動、運動專項的高技術動作,以及在暖身、主訓練、收操都相當適合、就工具而言,從常見的啞鈴、壺鈴、槓鈴、TRX、藥球,到還沒普及的地雷管、雪橇、棒鈴等,幾乎所有工具都可以拿來練習;就方法而言,其實WeckMethod系統幾乎不予任何系統衝突,反而可以讓該系統執行得更好、更有效率、更完整,很容易就能融入原本的訓練計劃中。
雖然WeckMethod有非常多的好處,但就我的教學及推廣經驗而言,「原則」對於主流市場的推廣較慢,換句話說,大眾喜歡簡單、明瞭、好用、易學、帥氣美觀,而Landmineuniversity完全符合這幾項特徵,因此剛推出沒多久,很快就吸引住市場的目光。
LMU六大特色:
✅重心往前,適合移動訓練(而許多人其實不會/害怕傾倒身體的重心)
✅入門螺旋核心的好方法:簡單易懂的操作概念,無論對於平常習慣脊椎中立的訓練者,或本身已有大量脊椎活動需求的運動員,地雷管訓練都相當適合作為螺旋肌力訓練的好工具
✅動作變異性大,有助於運動模式的學習:地雷管訓練要領容易上手並且深化,在此基礎下尋求變化,能刺激人體的運動學習機制,從而使動作更協調並應付不同的環境
✅3D舉重訓練:相較傳統舉重,地雷管舉重方式變化多樣,可以根據不同的需求與運動作變化,且不像傳統舉重有較嚴格的身體結構需求與限制
✅固定易學的軌跡:相較啞鈴、壺鈴、槓鈴,有一個支點,同時作為目標,更容易上手;而相較固定式器械,可以保有較高的自由度操作,符合個體獨特性
✅便於教學、擺位應用:地雷管的獨特性使其在教學上很好提示,也可以根據不同的情境加以變化,或搭配不同的訓練器材
Landmark:
LMU將WeckMethod螺旋核心的概念簡化,將手肘貼住/靠近Landmark,近而使軀幹壓縮側肩胛向下(下轉、下壓、後傾、內收),骨盆向上(側傾、前傾、對側旋轉),延伸側則相反,這是Position的基本練習,Transition則透過Landmark的轉換完成。
誰適合LMU:
✅一般人
✅青少年
✅銀髮族
✅運動員
✅教練
✅復健者
✅特殊族群
✅各行各業
✅藝術表演者
✅久坐、久站、久躺
總之,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叔叔嬸嬸哥哥姐姐弟弟妹妹、隔壁老沈、樓上老潘、鄰居阿姨、同事阿花、受傷復健的阿管、說話算話的老王、口不擇言的小柯、喜歡學動物的Eva……通通都適合!
LMU和運動專項:
直接以圖示向大家展示
想學習地雷管訓練,可以參考我們網站上專家認證轉介的LMU官方認證,依您的需求尋找有能力安全有效執行訓練動作與教學的專家或教練
如果學完地雷管螺旋肌力訓練仍滿足不了你,歡迎來學習站在基礎與原則面的WeckMethod系統,對於訓練觀和訓練動作設計你將會有更完整的架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