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imit Force Elastic Training ™ 極彈力訓練

Limit Force Elastic,簡稱LFE,是 WeckMethod 的獨家激活啟動技術,應用了PAP(Post-Activation Potentiation活化後增益)的原理,先進行動作模式相近的大重量負荷,讓身體進入激活狀態,短暫休息後再進行專項動作,能加快肌肉的反應速度,也包括爆發力、變向能力、發力率,業界最常見的應用方式就是大重量深蹲後去做各種形式的跳躍動作、衝刺、敏捷。

一般來說,PAP的執行的大重量負荷,落在60~90% 1RM,一般建議>80% 1RM,執行方式包括等長收縮、離心收縮、向心收縮皆有成效;而休息時間受年齡、性別、訓練經驗、當日狀況影響,從3分鐘到12分鐘不等,而訓練經驗越高,所引起的PAP現象也會越顯著

(圖片來源:改自https://distinctionfitness.files.wordpress.com/2013/09/personal-trainer-courses-complex-training.png)

雖然PAP是科學充分證實有效的方法,但卻不好應用,試問實際情況,誰能在運動場上做一個大重量再來競賽呢?就算這個問題能夠被解決,然而影響PAP成效的因素其實非常多,諸如多大的重量、休息時間等受各體差異及當天狀態都會有影響,因此即便訓練時有成效,真正比賽時卻難以使用。

因此我們必須透過了解PAP的成因來尋求是否有其他替代方案,可惜的是目前都還在理論階段,沒有確切的說法,以下提供兩種機制參考:

一、根據肌絲滑動假說(Sliding Filament Theory),在肌肉收縮期間,肌漿網會釋放鈣離子,與旋轉素C結合,使粗肌絲的肌凝蛋白的橫橋(Cross-Bridge)與細肌絲的肌動蛋白相互結合,引起細肌絲滑向粗肌絲,產生肌肉收縮;而在進行大重量後,會使肌凝蛋白與肌動蛋白相互作用更加敏感,增加橫橋的連接速率,活化更多II型肌肉纖維,引起發力率的提升,造成PAP的一些效果

(圖片來源:https://www.researchgate.net/profile/Daniel-Boullosa/publication/322939820/figure/fig1/AS:599519808995328@1519948069004/Hypothetical-model-of-post-activation-potentiation-for-endurance-sports-RLC-regulatory.png)

二、大重量的刺激後會影響H反射(單突觸反射的代表,因沒有任何神經細胞間的傳遞,其振幅的大小可視為運動神經元興奮程度的指標),增加運動神經元的敏感度,加快神經傳遞效能,也就引發PAP的效果,但其實在做完大重量後,會有短暫的活化後抑制(Post- Activation Depression, PAD),這是因為在大重量刺激後,肌肉會放鬆,造成神經傳遞物減少,使神經肌肉的反應變慢,持續時間從10秒~數分鐘;接著才是反射性增強(Reflex Potentiation, RP),由於突觸前神經元仍殘留高濃度鈣離子,因此會增加突觸前細胞膜末端神經傳遞物的釋放,活化更多運動單位,從而提升爆發力。

此外,還有一些其他的可能附加原因,列舉如下:

  • 增加肌梭在預拉伸阻力下,活化產生的本體感覺反饋動覺意識
  • 增加募集高閾值運動單位的能力(包括動作過程中的主動肌、協同肌、拮抗肌)
  • 增加運動單位的放電率
  • 增強牽張反射的活化
  • 增加肌動蛋白和肌球蛋白絲對鈣的敏感性,進而產生更強的收縮
  • 減少與向心收縮前肌肉預拉伸相關的疲勞
  • 保持肌肉或組織的最佳長度張力關係
  • 減少高爾基腱器對肌腱過度張力產生的神經抑制反應,肌梭的活化可能抵消這種影響

其實也有一些研究表明,執行快速輕重量的反覆動作,或正確客製化的暖身,似乎也能引起PAP的效應,因此「大重量」似乎不是絕對必要的因素,關鍵可能在於如何增加、增快募集高閾值運動單位,並活化肌梭、本體感覺與動覺

基於以上原因,WeckMethod開創另一種方法,使用彈力帶的拉伸彈力球/BOSU的壓縮,比起單純重量受地心引力的負荷,彈力帶的設置方式多元,力的方向更能依目標而客製化,彈力的指數曲線可以幫助每個人找到個人力量的極限,並透過外在聚焦的方式,建立身體內在與外在的連結;而在釋放彈力的瞬間,神經肌肉將在極短時間承受高速阻力的減退及反饋,從而引發共收縮穩定,訓練身體的自組織能力,強力的活化神經肌肉系統

在設置上,LFE根據目標動作有更多元的方法,但卻更簡便,除了能提升隨後的肌力、爆發力、速度敏捷能力,由於幾乎不會產生代謝壓力,因此無須考慮休息時間的問題,也就是說,可以馬上執行目標動作而不會犧牲接下來的運動表現(肌肉痠痛、代謝壓力)

  • 更有效率的訓練(專項技術應用)
  • 加強健力、多元舉重能力
  • 提升爆發力(如:衝刺、變向、踢、跳躍、投擲、技擊)
  • 不犧牲隨後的運動表現
  • 找到自己的力量極限
  • 暖身與啟動
  • 設置方式多元簡易
  • 設置時間短
  • 集中精神

尤其在WeckMethod,我們會透過LFE,來創造並訓練具有旋轉意圖的力活化螺旋核心 (Coiling Core),也就是軀幹的壓縮及延伸的能力,是旋轉運動的基礎。

拉伸彈力帶的基本執行方式如下:

  • 兩手(幾乎)相靠捏著彈力帶,也可以纏繞在手指上
  • 透過軀幹的三平面動作(著重在軀幹往前腳側側屈),將重心放到前腳
  • 眼睛看向前方
  • 從前方看,頭與前腳呈一直線
  • 前腳膝蓋、腳尖面向前方,後腳自然內旋
  • 壓縮側手肘面向正後方,延伸側手肘對準前方,使兩側前臂與彈力帶拉力呈一直線
  • 準備動作完成後,兩側手肘分別往正前後方移動盡可能拉長彈力帶,保持前臂與彈力帶呈一直線
  • 同時最大化軀幹的壓縮與延伸,壓縮側肩胛與骨盆盡可能靠近,延伸側則盡量拉長
  • 如果是啟動動作,找到極限維持5秒即可
  • 如果當作是主要訓練,可以拉長時間
  • 應用到暖身,維持彈力帶張力,不須到最極限,加入下肢動作、旋轉動作、上肢推拉
  • 這算是螺旋核心啟動的基礎動作之一,根據不同目的,可以選擇不同的擺位、關節角度、屈伸上/下肢、面對不同的方向等

除了拉伸彈力帶,也可以壓縮彈力球,方法與上述類似,差別在於,拉伸彈力帶會有明確、針對性的力的方向,壓縮彈力球對抗的是不同方向的力,因此身體也需要給予三平面的力抗衡,更具有整體性,相較於拉伸彈力帶的「線」、「面」,壓縮彈力球可說是「體」

壓縮彈力球基本執行方式如下:

  • 兩手盡可能環抱緊彈力球,讓彈力球與軀幹間不要有任何空隙
  • 透過軀幹的三平面動作(著重在軀幹往前腳側側屈),將重心放到前腳
  • 眼睛看向前方
  • 從前方看,頭與前腳呈一直線
  • 前腳膝蓋、腳尖面向前方,後腳自然內旋
  • 壓縮側手肘大致面向後方,延伸側手肘大致面向前方
  • 準備動作完成後,想像軀幹與手臂是一個環,將環同時縮小,壓縮彈力球,因此除了雙臂出力,也必須維持良好而連貫的軀幹內壓(胸內壓、腹內壓)
  • 同時最大化軀幹的壓縮與延伸,壓縮側肩胛與骨盆盡可能靠近,並沿著彈力球的弧度擠壓彈力球,延伸側則盡量拉長
  • 如果彈力球夠大,足以碰到大腿,也主動讓前腳下肢向上擠壓彈力球,強化髖屈及骨盆向上側傾的力
  • 如果是啟動動作,找到極限維持5秒即可
  • 如果當作是主要訓練,可以拉長時間
  • 應用到暖身,維持彈力球張力,不須到最極限,加入下肢動作、旋轉動作
  • 根據不同目的,可以選擇不同的擺位、關節角度、面對不同的方向等

另一種壓縮方式是壓縮BOSU,細節及原理比較複雜,會在螺旋肌力與體能訓練專家培訓課程 中介紹。

學會之後可以在此基礎作超負荷、增加動作變化。

當然,LFE並非要成為傳統重量訓練、其他彈力訓練、暖身活化訓練的替代品,相反的,無論今天你追求任何一種運動表現,如果正確適當的執行,LFE會是非常高效益且快速的輔助訓練,你也可以在肌力與體能訓練組間加入高強度短時間的LFE彈性啟動動作,不僅可以活化神經系統以獲得最佳表現,還可以培養專注力作為一種外在聚焦,如果持續放在訓練計畫中,能幫助你掌握正確的運動技術,甚至非常適合作為賽前使用。

▲拿下6次自由摔跤世界冠軍的Jordan Burroughs

力量可以用多種方式定義,多數情況下總是透過手或腳來表現,使用LFE的技術,不只是聚焦在身體遠端(手/腳),同時更著重身體近端(軀幹),無論您的目標是更大的舉重、更高的揮棒速度、更遠的跳躍、更快的衝刺等,使用 Limit Force Elastics™ 進行啟動都會讓您更快地實現目標,靈活性、爆發力、平衡性和技術永遠是運動表現的重要組成部分,WeckMethod LFE訓練絕對是提升您運動表現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。

而更多相關技術應用,包括WeckMethod最基礎的概念螺旋核心,進一步雙扭、旋轉、八字動作,如何從LFE的啟動,銜接肌力、爆發力,應用於生活或運動表現,都在「螺旋肌力與體能訓練專家培訓」,絕對是你不容錯過的課程

螺旋肌力與體能訓練專家培訓報名https://forms.gle/JVVMrK96hsRKg9yT9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