核心大戰首部曲─核心冒險──核心到底在哪裡?

想練核心,還在不斷做仰臥起坐嗎?拚棒式的時間嗎?

打造炫腹六塊肌、人魚線、鯊魚線、巧克力線……,就是練核心嗎?

我還聽過,把重量壓在身上,讓全身ㄍㄧㄥ著,就是練核心?

各種千奇百怪的方法,到底核心在哪裡?

教育部國語辭典告訴我們:「所謂核心,指的是中心、主要的部分」,那麼身體的核心自然是「身體的中心」,因此狹義的核心肌群,事實上指的是骨盆到胸廓之間,軀幹部分的最深層肌肉,也就是某些專家稱呼的內核心,主要包括骨盆底肌、腹橫肌、(腹內外斜肌)、橫膈膜、多裂肌,肯定跟你想像的不太一樣,而且不要懷疑,橫膈膜是肌肉。

(圖片來源:http://www.judyyoga.com/album/1/1352502939.jpg)

至於外核心,各家說法不一,可以把它理解為人體進行運動時,協助內核心肌群增加穩定度的肌肉,也因為沒有嚴格的界定,所以沒有一定的答案,廣義的包括臀大肌、臀中肌、腿後腱肌群、髂腰肌、腹直肌、豎脊肌群、前鋸肌、闊背肌、斜方肌、腰方肌等。

(圖片來源: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p/BzSP4omoQY_/?utm_source=ig_web_copy_link)

頸部核心肌群(深層頸屈肌)以及控制顳顎關節的肌群對於姿勢的維持也非常重要,在某些情況下,有些專家也會稱呼旋轉肌群(棘上肌、棘下肌、肩胛下肌、小圓肌)為肩部的核心,或是赤足專家特別探討足部核心,我也有看過人體力學專家研究手部的核心,而在中華傳統武術及氣功養生,則把丹田當作身體與動作的核心。我們,把這些所謂的核心概念統合起來,就會形成人體的核心網絡。

(圖片來源:https://www.verywellhealth.com/thmb/mQazd_eVElDBd1QU5QDk1Qdr4FU=/2605×2700/filters:fill(87E3EF,1)/GettyImages-82844761-56a060355f9b58eba4b0280b.jpg)
(圖片來源: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p/Bt3wdmABS1o/?utm_source=ig_web_copy_link)

我個人認為,核心就是個代名詞,重點是教練和學生之間要建立好彼此的核心指的是哪裡,不要教練在說A,學生以為是B,最後練到C,然後D出問題……

在我的訓練價值觀中,核心的訓練和定義最為重要,是所有動作的基礎,無論你想健美、健力、運動表現、增肌減脂等等,第一堂課,檢測之外,除了有特殊傷害或病症,抱歉無論學生心裡怎麼OS,就是得練核心,第一堂課就要先說好我和學生對於核心的認知,培養核心的默契,因為這在往後「所有」訓練動作都會用到,也不會在講核心啟動時,學生根本不知道要啟動什麼東西。

本篇文章只會先討論「內核心」的部分

內核心肌群的功能

△保護脊椎

△維持軀幹和腹內壓穩定

△保持良好姿勢的第一線

△恢復身體的本體感覺

△任何運動表現與能力的根本要素之一

△降低受傷機會或慢性痛,提升生活品質

先從整體來看我們的內核心,可以把它想像成一顆氣球,腹橫肌在前側,猶如天然的束腹;橫隔膜如同幫浦,藉由呼吸將壓力灌入氣球中;多裂肌由從頸椎到腰椎非常多的小肌肉組成,像是穩定脊椎的一條鋼索;骨盆底肌負責承接壓力,整個內核心形成腹內壓,由內而外支撐身體的力量。

(圖片來源:https://pic1.zhimg.com/v2-71259dac0d78e20a8ff33a05ce8a9b50_b.jpg)

一般理想的放鬆姿勢下,肋骨不翻起、脊椎偏中立(仍有自然曲線),整個胸腔、腹腔在呼吸時像圓柱狀一樣作完整360度的起伏,肺可以平順的自然擴張呼吸,橫膈膜在良好的關節位置上,收縮時更有效率,提供脊椎穩定且平均的支持。

當其中一個環節沒有正確啟動(例如:肋骨翻起、骨盆前傾、腰椎前突等),這樣良好的核心支撐就會瓦解,給脊椎帶來壓力,增加受傷機率與各種慢性疼痛發生,腹內壓無法維持,內臟無法順暢運作,動作沒效率,運動表現也必然下降。(詳見「核心大戰三部曲─核心毀滅──核心無力下的不適與代償」)

(圖片來源:https://capitalchirodsm.com/wp-content/uploads/2016/09/Diaphragmatic-motion.png)

玩過疊疊樂嗎?剛開始是一個穩固的長方體,隨著把積木抽掉放到頂層,如果積木底層是歪的,無論怎麼調整由底部建構起的模型上部,終究會走向坍塌,身體也是一樣,如果沒有好的核心維持,在核心之外的部位肯定會接連發出警訊,甚至產生問題。

也可以把脊椎想像成支撐帳棚的中心柱,核心肌群則是固定中心柱的鋼索,理想上,如果鋼索緊實而有張力,柱子就能穩固在中央,帳棚也能紮實撐起來,;然而如果鋼索鬆弛,柱子肯定不會穩固,整個帳棚也會鬆垮,這時就像身體的結構歪斜,而產生各種問題。

★內核心的地基──骨盆底肌(Pelvic floor)

(圖片來源:https://theperfectpelvis.com/wp-content/uploads/2019/07/pelvisDiagram.png)

☆骨盆底肌起點、終點與作用:

骨盆底肌實際上不只是一塊肌肉,它是封閉骨盆腔內底部的深層肌群,位於尿道(、陰道)和直腸周圍,包含了會陰肌、坐骨尾骨肌、恥骨尾骨肌、恥骨直腸肌、坐骨海綿體肌、球海綿體肌,肛門外括約肌等多塊肌肉和身體組織,正常而言這些肌肉保持著微微的收縮,負責支撐腹腔內臟器官,支持尿道、膀胱、子宮與直腸,承受腹內壓,完成坐、臥、躺等動作和運動

骨盆底肌的用力有點像憋尿或緊縮肛門直至陰道/尿道周圍肌肉的感覺,大家一定都聽過凱格爾運動,這也是許多教練在教學時常用來訓練骨盆底肌的方法之一,但這方法我認為並不適用每個人,且對一般人而言沒什麼效益,或僅最初沒有感受度時單獨拿出來練習而已,真正連結骨盆底肌至內核心訓練的方法會在之後「核心大戰四部曲─核心營救──學會支撐核心(Bracing Core),動作鐘擺的中心點」中介紹。

當骨盆底肌鬆弛,或不習慣維持應有的張力時,就會產生許多問題,諸如內臟下垂、核心無力、下腹外凸、腰痠肩頸痛、腿後緊繃、尿失禁等,而女性由於骨盆結構較男性寬,且女性骨盆底肌上面有三個開口(尿道、陰道、和肛門),男性只有二個(尿道、和肛門),因此女性骨盆底肌群較男性容易受損,尤其是在懷孕後,而軆惪動也為各位女性提供產前產後運動保健訓練,讓各位準媽媽不僅生產順利,在孕後也能維持身材和身體良好的功能性。

★內核心的束腰──腹橫肌(Transverse abdominis, TVA)

(圖片來源:https://images.fineartamerica.com/images-medium-large-5/transversus-abdominis-medical-images-universal-images-group.jpg)

☆內附著點:白線及對側的腹直肌鞘

☆外附著點:髂棘內唇的前2/3、胸腰筋膜、第6到第12肋骨的軟骨內側面、腹股溝韌帶

☆腹橫肌作用:穩定其他腹肌的鍵結點、腹腔內壓力、增加胸腰筋膜張力、上壓橫隔膜吐氣、保護腹部內臟、排便時施力

腹橫肌從腰椎以橫向的肌纖維包覆腰部,是位於腹部最深層、薄薄的一層肌群,人體內唯一一塊橫向收縮的肌肉,維持腹內壓最重要的部分,扮演內核心穩定脊椎功能的驅動者(driver)。

腹橫肌收縮時會牽動胸腰肌筋膜(thoracolumbar fascia)與多裂肌增加張力,當腹腔空間減少時,腹內壓就會增加,這樣的關節位置與壓力在腹橫肌、胸腰筋膜與多裂肌之間可以讓力量有效的通過身體傳遞到四肢,同時維持脊椎的穩定。

而腹內斜肌和腹外斜肌除了可以產生軀幹側屈、側旋的動作外,由於它們都直接連到肋骨上,所以也會影響核心和呼吸的功能,至於如何影響我會留到「核心大戰五部曲─核心協力──透過核心擺位平衡身體」再細講。

★內核心中協調脊椎的鋼索─多裂肌(multifidus)

(圖片來源:https://www.serola.net/wordpress/wp-content/uploads/2015/12/Multifidus.jpg)

☆下附著點:腰椎乳突、腰薦韌帶、豎脊肌群共同肌腱的深層部分、薦椎後方、骨盆後上髂棘、腰椎與腰薦骨突關節的關節囊、T1~T12橫突、C3~C7關節突

☆上附著點:第2~第4個椎間接合處上方的脊椎棘突

☆多裂肌作用:在矢狀面上幫助脊椎穩定、雙側共同作用時向後拱起脊椎、單側作用時將脊椎側彎至同側並旋轉至對側

多裂肌也是由許多小束肌肉組成,小短但結實,有豐富的肌梭(本體感覺接受器),可以執行深層細微脊骨間的小動作,並協同迴旋肌、半棘肌,共同完成脊椎的側屈和旋轉等動作,協助維持脊椎中立。

如果腹橫肌的控制功能出現異常,多裂肌也無法完全發揮穩定脊椎的功能,伴隨年齡增長或姿勢不良,多裂肌肌力流失,會造成其他肌肉代償更容易疲勞,脊椎空間壓縮甚至壓迫到神經,引起下背痛,其他狀況也接踵而至。

除了核心訓練外,多裂肌由於可以執行脊椎精細的動作,因此可以除了練習傳統的「脊椎中立、不彎腰、抗旋轉」為基礎去活動四肢外,也應該多嘗試讓脊椎做前彎/後仰/旋轉/側彎/繞圈,用3D的概念平順地活動身體,把身體延展開再摺疊,讓脊椎處於不壓迫的狀態,同時可以訓練脊椎精準的控制能力,增強脊椎的活動度及穩定度,對於脊椎的健康非常有幫助

★內核心的圓頂幫浦─橫膈膜(diaphram)

(圖片來源:https://d1yboe6750e2cu.cloudfront.net/i/d5b1de15800911c7efef9759779b3dff02f71b83)

☆下附著點:第6~第12肋骨軟骨內側與鄰近骨骼部分、劍突後側、兩個覆蓋在腰方肌與腰大肌外的筋膜弓、L1~L3椎體與椎間盤(右腳與左腳)

☆上附著點:中央肌腱,接近肌肉圓頂的中心

☆橫膈膜作用:

主要:在吸氣時,收縮的橫隔膜的圓頂降低變扁,增加胸腔的垂直徑

次要:橫隔膜的下沉受到腹腔限制,穩定橫膈圓頂位置,橫膈的收縮也可以提起較低處部位的肋骨

橫膈膜是一個圓頂形狀的肌肉,分隔胸腔與腹腔,胸廓下緣與橫膈膜貼合的區域稱為Zone of apposition (ZOA),這個區域受到腹肌控制且影響橫膈膜的張力,對橫膈膜的功能非常重要。

橫膈膜是主要的呼吸肌,吸氣時,胸廓膨脹而橫膈膜收縮往下,像幫浦一樣進入腹腔內,造成胸腔負壓,使空氣進入肺,同時增加腹內壓,然而許多人並沒有正確的使用它,便會造成腰或肩頸痠痛的問題。

理想姿勢下,胸廓應該和骨盆對齊,使腹腔呈一圓筒狀,橫膈膜在正確的張力下才能良好的作用,有效的呼吸中,胸腔及腹腔的膨脹應該是平均且3D的,四面八方就像氣球一樣都會輕微的擴張,而腹壁的所有肌肉會以離心收縮來對抗橫膈膜造成的壓力,換句話說,整個核心肌肉的張力控制不僅彼此關聯,對於姿勢維持和呼吸來說也都非常重要。

(圖片來源:http://www.aaronswansonpt.com/wp-content/uploads/2013/01/Breath-eccentric-abdominals.jpg)

不過有耐心看到這裏的各位,應該發現了一件事情,就是上圖的橫膈膜是右高左低,放心這不是畸形,這就跟心臟偏左一樣,是一般人正常的生理特徵,這是人的天生不對稱性的特徵之一,其中有些系統,像是Postural Restoration Institute (PRI),它們的系統由於是建立在人的天生不對稱性上,所以PRI的身體中心位置也並非對稱,「尋動率 Searchannel」的總教練張培毅,便很專精於此系統並應用在肌力與體能訓練中

總結來說,核心是提供身體穩定的關鍵,而核心穩定的關鍵在於控制、建立核心肌肉與神經系統的連結、維持組織適當的張力,懂得發揮核心的功能,才能有效執行身體各部位的活動,進行各式各樣的訓練,不僅僅是一般所謂的運動訓練,歌唱、吹奏、電競、料理、表演、走秀……,核心絕對是身體不可或缺的一環。

一旦沒有好的核心啟動,就不會有好的關節位置,長期便會產生代償,除了原本的核心肌群失去張力而鬆弛,代償的肌肉過度緊繃而痠痛,身體的前饋機制會改寫,破壞動力鏈的傳遞,影響肌肉張力與關節壓力的平衡,接著造成身體各系統的失衡,包括全身上下的不適、內臟功能受損、動作控制不良、生理和心理容易疲累等。 「核心大戰二部曲─核心引力──內核心的肌骨動作關聯性」,將會為各位詳細介紹,一般所謂的良好姿勢到底是什麼、骨盆和胸廓之間的動作關聯,敬請期待!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